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盲人钢琴调律网 >> 首页 >> 音乐知识 >> 西方音乐知识问答
西方音乐知识问答
作者:51tiaolv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0649 更新时间:2010-8-30 13:46:14

钢琴的这些改良,其目的主要是加快击弦速度和增大音量。这和音乐本身的要求也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如贝多芬就一直借藉扩大钢琴的音域来加强钢琴的表现力。可以说,正因为钢琴得到了上述的改良,伟大的钢琴家李斯特才有可能写出如此众多的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钢琴作品。

38、据说浪漫派时期人们对古典派以前的音乐很感兴趣,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答:西洋音乐的历史,可以说是新时代不断否定或消化吸收旧时代音乐的过程。例如,十六世纪“佛兰德斯乐派”的巨匠约斯干•德•普雷(约1445—1521)扬弃了十五世纪勃艮第乐派主要人物杜飞(Guillaume Dufay l400—1474)的传统;开拓巴洛克音乐时期的蒙特威尔第在他的成熟期时,对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毫无兴趣。同样,巴洛克时期的最后一个音乐伟人巴赫,随着音乐向古典派发展,到他晚年时已开始被人视作落伍的作曲家而敬而远之,到了古典派时期则几乎完全被人们遗忘了。

然而,1829年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由门德尔松指挥,重新上演。历史开始重新评价巴赫的音乐。1850年成立“巴赫协会”,1851年至1899年期间,出版发行了四十六卷本的《巴赫全集》,并旦在1873年至1880年出版了由休比塔撰写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巴赫的著作。

对别的作曲家,1834年出版了温特费尔特写的《乔万尼.加勃里埃里与他的时代》,1850年出版了一本题为《天堂里的音乐》的帕莱斯特里那时期的宗教歌曲集。特别是后者包含的对文艺复兴时代寺院风格音乐的再认识,最后发展成为一个运动,要求恢复教堂音乐原有的严肃和朴素风格,其代表便是德国南部掀起的所谓切契莉娅运动(Cecillian Movement)。同时,对于格列高利圣歌,人们要求使用原来的唱法,并根据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此加以研究。

浪漫派时代对以前的音乐的这一兴趣,实质上是浪漫主义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浪漫主义精神包含着对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事物的憧憬。在某种意义上,“过去”就足以成为这一憧憬的对象。当然对上面提到的几位作曲家的研究,应该说是这种浪漫主义思潮与十九世纪的另一特点——主张客观、讲究实证相结合以后所产生的学术成果。


40  问:古典派时期,维也纳被称作“声乐之都”,到了浪漫派时期后,情况又如何呢?

答;我们知道,古典派的三大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是以维也纳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可是大家一般不把他们的音乐看作是维也纳的乡土音乐。因为,他们的音乐具有普遍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是名符其实的古典音乐。

但是,随着1827年贝多芬的去世以及翌年舒柏特的去世,维也纳音乐的地方色彩就越显突出,维也纳圆舞曲便是其代表。圆舞曲是人们在维也纳会议以后那种复古、保守的体制下,给生活增加一点活泼色彩的绝好的娱乐形式。其作曲家中最著名的有老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04—1849)以及他的敌手约瑟夫·兰纳(Joseph Franz Karl Lanner1804一1843)。被称作“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1825—1899)则活跃于这个世纪的后半叶。

撇开这些娱乐性的通俗音乐不谈,严肃形式的器乐作品,象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的情况又是怎样呢?当时,除了贝多芬,人们不太喜欢古典派作曲家的作品。必须承认,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 l824—1896)开始活跃于乐坛时才告结束。在此以前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曲等所谓自律性器乐作品在维也纳完全处于低潮时期。虽然舒曼、肖邦等这个时代的一大批著名作曲家都“朝拜过维也纳”,但是他们到底没有在维也纳定居下来。1842年,奥托·尼古拉创立了维也纳爱乐乐团,从这个世纪后半叶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与这个乐团的密切关系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

维也纳音乐的地方色彩在浪漫派时代全面出现,与别的国家及地区的地区性音乐逐渐觉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古典派的音乐表现方法失去其权威时,作曲家便逐渐意识到了各自所属的民族与国家的音乐风格,以此为起点,为这个世纪后半叶的所谓“民族乐派”所使用的乡土音乐的表现方法日渐具体化了。

41  问:柴科夫斯基与“强力集团”有什么关系?两者的作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认为,十九世纪俄国的民族音乐始于格林卡(MichaelGlinka l804—1857)。他创作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又根据普希金的剧本写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等作品,从而成为俄国民族音乐初期的杰出代表。而继承格林卡事业的是1867年开始活动的“五人强力集团”,其成员有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当时,大多数俄国音乐家热衷于学习以德国为中心的西欧的音乐技法。这个“西欧派”的代表首推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obinstein 1829—1894)。他参加了俄国音乐协会的筹创工作,并任彼得堡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为俄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打下了基础。柴科夫斯基就出自他的门下。柴科夫斯基在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并掌握了西欧音乐技巧以后,于1866年起就职于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Nocolai Robinstein 1835—2881)在1864年开设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不久,他开始了与“五人强力集团”成员的交往。

“五人强力集团”的成员对柴科夫斯基的才能作了高度评价,柴科夫斯基也把自己的新作呈献给“五人强力集团,当时相互关系甚好。这个时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是柴科夫斯基最接近民族主义倾向的时期,但以后他重新表现出了强烈的“西欧派”倾向,同“五人强力集团”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中除巴拉基列夫以外,都不是具有专门的音乐技能的职业音乐家,然而,正是这一点帮助了他们,使他们纯正地发扬了俄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尤其被认为是五个成员中佼佼者的穆索尔斯基,把俄国民谣及教堂音乐旋律结合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创造了独自的和声技法。此外,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也在管弦乐法的领域里显露出自己的才能,还培养出了雷斯庇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斯特拉文斯基(1gor Stranvinsky 1882一)971)、普罗科菲耶夫(Sergi Sergeevich Prokofiev 1891—1953)等音乐家,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2  问;后期浪漫派音乐,指的是哪一时期的音乐?

答;单从时代划分来说,晚期浪漫派音乐时期即指从1860年前后至现代音乐产生那一段时期。但这样的划分又会把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和有古典主义倾向的勃拉姆斯也划入晚期浪漫派的范围,而他们作为一个乐派来说其特征不够鲜明。关于“后期浪漫派”这个概念,《标准音乐辞典》一文中写道:“是指带有浓厚的晚期色彩浪漫主义倾向发展并完全成熟——音乐风格的音乐流派,”就是说狭义地使用这个概念较好。这个乐派的中心人物是活跃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10年的作曲家,他们是已进入创作后期的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沃尔夫(Hugo Wolf 1860—1903)、理查·施特劳斯以及才进入创作初期的勋柏格(Arnold Sch6nberg l874—1951)等人。

首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末页
  • 上一篇文章:拉赫玛尼诺夫的爱情《狂想曲》
  • 下一篇文章:现代世界最著名钢琴家
  • 本站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搜索